知情奇探

蓝斑背肛海兔

动物百科

蓝斑背肛海兔

蓝斑背肛海兔:别名海珠_海猪仔_海猫仔_海土鬼,为腹足纲、后鳃亚纲、海兔科、蛞蝓系列品种,原产于太平洋西部热带、亚热带海域,中国(东南沿海)、日本、菲律宾都有分布。它的卵群带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晒干后称为“海粉”,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、脂肪及微量元素,入药性味甘、寒、咸,具有清热滋阴、软坚消炎、润肺止咳等功效,对医治鼻出血、发烧、咳嗽、失音以及甲状腺瘤、恶性淋巴瘤等都有较好疗效。亦是医治高温作业者职业红眼病的良药。去除内脏、粘液后,可食用,但其皮有一定毒性,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,大量食用会引起头痛。

我国沿海渔民二百年前就已开始养殖,其卵带俗称“海米粉、海粉丝”,味道鲜美,是珍贵的海味珍品,营养丰富,蛋白质、钾、碘含量丰富,可炒菜、作汤。用淡水冲洗浸泡后的海粉,加入冰糖炖煮,甜美可口、清凉解暑,为夏季清凉饮料。

生存环境:海水

最大长度:12cm

形状分类:其他

颜色分类:褐色_黄色

活动区域:中下

饲养难度:中等

性情习性:温和

适宜温度:19℃±2℃

酸碱范围:8.2±0.2(PH)

硬度范围:8±2(DH)

寿命年限:1年

食物饲料:藻类

蓝斑背肛海兔形态特征

体长9-12cm。胸部非常膨胀,向前、后两端削尖,略呈纺锤形。头颈部明显,尾部不显著,背裂孔位于体长的中部。头触角粗大,外侧有一深沟,呈耳状,表面着生树枝状分歧的绒毛突起。嗅角较小,位于头触角的直后方。眼位于嗅角基部的前方两侧,黑色,小,无眼柄。身体底色为黄褐至青绿色,背侧面有多数黑色细点及浓色阴影,背面和边缘有数个青绿或蓝色的大形眼状斑。足底淡黄色,边缘有黑色小点,绒毛突起黄褐色,并散布有细微的黑色小点。

蓝斑背肛海兔饲养方法

野生于潮下带的海藻上,产卵至潮间带,可在潮间带筑堤人工养殖。适温16-21℃,16℃以下时移居至较深水层,把头伸入泥中,呈静止状态,水温低于12℃时大量死亡。高于26℃大量死亡。对盐度的适应力亦很差,但在雨季淡水大量注入时,常引起死亡。杂食性,常吞食泥沙,刮食大量底栖硅藻,有机腐殖质,撕食各种藻类。

蓝斑背肛海兔雌雄分辨

雌雄同体。

蓝斑背肛海兔繁殖方式

性成熟时,群聚。在水温14-23℃,风平浪静的条件下,进行交配产卵。交尾后1天左右产卵,它先爬行到海草或石块等附着物上,然后将卵群带从两性孔经卵精沟排出,卵群带青绿色,细索状如挂面,贴在附着物上。卵囊在胶质带里呈螺旋形排列,每厘米的卵群带平均35个卵囊,每一卵囊平均以20个卵子计算,则一般产卵一次约含卵子350000个。它日夜都能产卵,但受季节的影响而不同,冬天一般在午后产卵者较多。秋初春末一般在早晨或晚上产卵者为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