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白花败酱草

动物百科

白花败酱草

白花败酱草:别名攀倒甑,为川续断目、败酱科、败酱属、川续系列花卉,原产于亚洲中国(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)、日本。野生于海拔50-2000m山地的溪沟边、疏林下、林缘、路边、灌丛及草丛中。带根全草是我国传统中药材,味苦、性寒、无毒,可散瘀消肿、活血排脓,主治阑尾炎、痢疾、肝炎、扁桃体炎、痈肿疮毒等症。。

聚伞形花序组十分美丽,有一定的观赏性。民间常采摘其野生幼苗嫩叶食用。因新鲜的全草无其他异味,而晒干后则有强烈的臭酱气味,故名败酱草。其活性成分种类丰富、应用广泛,且分布广、资源丰富,是具很高开发利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。

颜色分类:白色_绿色

茎形分类:直立

叶序分类:对生

叶形分类:羽形

光照需求:中光

开花季节:夏季

培育难度:中等

适宜温度:22℃±6℃

酸碱范围:6±.6(PH)

白花败酱草植物特征

一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可达1m。地下根状茎长而横走,偶在地表匍匐生长。茎直立,全株初具倒生白色粗毛,后渐光滑,仅留少数于节处,上部少分枝。叶对生,几无柄,叶片狭椭圆形,两面均具粗毛,先端长尖或尖,边缘具粗锯齿,基部窄狭,下延并抱茎。

白花败酱草种植方法

喜湿润和稍阴的环境,较耐寒。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,但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。

白花败酱草繁殖方式

白花败酱草开花形态

花期5-6月,花白色。由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或伞房花序,分枝达5-6级,花序梗密被长粗糙毛或仅二纵列粗糙毛。总苞叶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或线形。瘦果倒卵形,与宿存增大苞片贴生。果苞倒卵形、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