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角海鹦

动物百科

角海鹦

角海鹦:别名海鹦,为鸥形目、海雀科、海鹦属鸟类,原产于太平洋北部海域。平时栖息于海洋上,只有繁殖时期才回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。1821年命名。筑巢于沿海岛屿的悬崖峭壁上的石缝中。巢穴主要用作休息、睡觉和储藏食物。平时在大海的上空展翅飞翔。阿拉斯加原住民以角海鹦为食品,用其羽毛制作衣物,在白令海峡地区也采集鸟卵为食物。2013年IUCN列为低危物种。

如鹦鹉般美丽可爱,因此被称为海鹦。是世界上潜水本领最强的鸟类,捕鱼时,能轻松自如下潜30-60m,甚至200m深的海水中,直到捕捉到鱼儿足以填满它那宽大的嘴巴时才浮出海面。

科目分类:海雀

生存环境:海岸

颜色分类:白色_黑色

性情分类:游禽

最大体型:34cm

迁徙类型:候鸟

寿命年限:25年

适宜温度:20℃±8℃

食物饲料:鱼类

角海鹦形态特征

体长约30-34cm,重581-648g。背部的羽毛呈黑色,腹部呈白色,脚呈橘红色,面部颜色鲜艳,有一张大嘴巴,呈三角形,带有一条深沟。拥有一副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。宽大而鲜艳的喙带有灰蓝、黄和红三种颜色,配上两颊的灰白色,酷似马戏团中的小丑。前趾间有蹼膜,后趾缺如。翅窄而短小,尾短。体羽黑白二色。繁殖季节,喙会变得更加鲜艳,一旦繁殖过后,喙又会变得细小而黯淡。

角海鹦生活习性

喜群居,并自发地形成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。不论是迁徙途中飞行,还是在栖息地,它们总是成群结队,统一行动。它们这样做是一种有效的自卫行为,以此向其他动物显示其庞大群体的威力,并标志其栖息地的范围,警告其他海鸟不得入侵其领地。在秋冬季,角海鹦是在照顾幼鸟时会同时蜕毛。

角海鹦饲养方法

捕食海洋鱼类为生,生存本领极强。它的嘴每次最少能衔住10条细长条的海鱼带回巢穴中供幼鸟吃食。有些当父母的海鹦每天四、五次把深海中捕来的鱼衔在嘴中飞回家中,探望它们的宝贝。食物包括鲱鱼、毛鳞鱼、沙丁鱼,有时也捕食鲑鱼和鳕鱼。在夏季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。包括鱼、甲壳类、乌贼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。幼鸟大多是喂食小鱼。寿命可达20年以上。

角海鹦雌雄分辨

雌雄羽色相似。

角海鹦繁殖方式

性成熟期3至5年,一夫一妻,4-5月到达繁殖地。早晨或傍晚是最常见的交配时间。该鸟会用头轻弹来表示爱慕,不论是在陆地或水中进行。在此期间,鸟喙会不断的张合,一对成员会相互鞠躬致意,或把自己的鸟嘴凑到一起相映成趣。雌鸟1次只产1枚卵,椭圆形,呈白色,上有灰色与紫色的圆斑点。由双亲一同孵化及喂养雏鸟。它们会用双翼将蛋抱在孵卵斑中。孵化期40-42天,6个星期过后,小鸟开始单独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