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奇探

钩鼻海蛇

动物百科

钩鼻海蛇

钩鼻海蛇:别名裂颏海蛇_钩嘴海蛇,为蛇目、眼镜蛇科、裂颏海蛇属爬行动物,原产于印度洋东南部沿岸海域。是较为常见的海蛇品种。其毒液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,咬人无疼痛感,被咬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。然而这更加危险,容易使人麻痹大意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它的舌头有盐份分泌腺,能将身体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。渔夫捕捞到钩鼻海蛇,通常都会立刻将其抛回大海。在香港及新加坡,钩鼻海蛇还是被食用的蛇类之一。

其毒性仅次于细鳞太攀蛇,虽属剧毒蛇类,但并不具备强烈的攻击性,且动作较慢。其毒性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,约为眼镜蛇的4-8倍。1.5毫克的毒液就足以致命。其毒性发作有潜伏期,被咬伤的人,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。

科目分类:水蛇

生存环境:海岸

颜色分类:褐色_蓝色

居住环境:两栖

最大体型:140cm

性情分类:危险

寿命年限:16年

适宜温度:26℃±4℃

食物饲料:鱼类

钩鼻海蛇形态特征

体长110cm左右,尾长20cm左右。鼻间与吻部以两片鳞片区隔,眶前及眶后均有约1至2片鳞片。额角有1至3片鳞片。上唇有7-8片鳞片。下唇鳞片并不明显。其鳞片构造如尖刺般突起,背鳞约50-70排,腹鳞则有约210-314片,比背鳞稍大。钩鼻海蛇的背部体色为深灰色,两侧及腹部则呈白色。

钩鼻海蛇生活习性

昼夜都较为活跃,能潜入100m深的海域,潜水长达5小时。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,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、酸痛,眼睑下垂,颌部强直,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,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。

钩鼻海蛇饲养方法

主要以鱼类为食。

钩鼻海蛇雌雄分辨

幼蛇阶段时身体以橄榄色或灰色为主,有黑色横纹。

钩鼻海蛇繁殖方式

卵生。在海滨沙滩上产卵,任其自然孵化。